This is a modal window.
大学(专科本科)各专业学生。
已关注: 941人
生命教育是适应时代变化、针对现代教育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和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当代教育的前沿。作为一门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它力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结合起来,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的生命是身、心、灵的结合与统一,进而使他们深刻意识到人的生命在于责任和意义的融入,从而超越自我,迈向理想的生命境界,尽其可能地彰显人性的光辉,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享受人生的快乐和生命的幸福。
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生活阅历、知识底蕴、生命体验、理性思考能力状况等安排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生命”。这部分介绍了生命的相关知识,其落脚点,是强调如何珍爱生命,维护生命的存在;第二部分“涵养生命”。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了如何消除影响生命成长的消极因素以及如何吸收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积极因素的相关知识、理论、基本原则、合理理念等,其目标是如何丰厚学生的生命底蕴,提高生命质量;第三部分“超越生命”,其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对幸福的追寻、价值的追求以及死亡的存在,来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知识增长和生命成长的关系。所以,作为一门课程,生命教育不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在这个总目标的统辖之下,课程的不同内容有用各自的具体目标:第一,懂得人懂的生命之理,即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第二,履行人的生命责任,即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第三,实现人的生命目标,即努力营造快乐的人生,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答疑。对于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有疑问的,进行线上、线下(只限于具备条件的本校学生)的解答。
讨论。对于同一种理论、价值观念,人们不可能完全认同,这就需要经过交流、沟通,引领学生认同那些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理论和价值观念,借以指导自己生命成长。这是本课程教师教学的主要部分,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只限于具备条件的本校学生)。
生命体验。借鉴境内外生命体验的经典案例,与学生共同体验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生与死、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苦与乐等等,使学生加深对生命成长的感悟与理解。
戴景平、张玉荣编著《大学生生命教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
本课程授课方式采取闯关模式
线上考试。
视频 | 作业 | 测验 | 线上期末考试 | 讨论 | 签到 | 合计 |
---|---|---|---|---|---|---|
20% | 15% | 10% | 40% | 10% | 5% | 100% |
* 视频: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才算完成,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
讨论:发布5分/条,回复5分/条,加精10分/条,置顶10分/条,最高100分,再按权10%折算实际得分;
签到:累计10次得满分,每日只能签到一次(系统自动记录)。
视频和测验类任务点完成数达60.0%才能参加考试
第一周:绪论
第二周:答疑、交流、讨论
第三周、第四周: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五周:答疑、讨论、生命体验
第六周、第七周:第二单元涵养生命的一、涵养生命的原则和理念,二、面对肌体健康,三、面对烦恼
第八周:答疑、讨论、生命体验
第九周、第十周:第二单元的四、面对自我人生定位,五、面对人际关系,六、面对不良诱惑,七、面对自然
第十一周:答疑、讨论、生命体验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三单元超越生命、结束语
第十四周:答疑、讨论、生命体验
第十五周:复习、总体答疑
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副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
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
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
教授
肇庆学院
副教授
广州大学
讲师
华南师范大学
副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
讲师
韩山师范学院
副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
教授
韩山师范学院
讲师
韩山师范学院
助教
韩山师范学院